一、课程及教师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是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2020年获得校级品牌课程,同年获得黑龙江省疫情防控延期返校期间在线教学典型案例、获第七届黑龙江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021年度该课程获得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立项,进行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同时课程获批学校2021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点,课程最新一次学生评教成绩98.6分,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100%。
主讲教师杨贵彬获2017、2018年校级教育教学优秀奖,连续多年获得校级、院级“优秀主讲教师”称号,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被学生评选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最受学生喜爱老师”。

二、课程思政案例设计的整体理念与思路
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理念是通过将学生感兴趣的网络热点问题引入到授课内容之中,将当前网络热搜的“博士论文致谢刷屏”事件与课程教学内容自然结合,通过对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博士论文致谢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念,遇到困难和问题能够正确归因,理解成功与付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懈努力、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同时任课教师将个人奋斗引申扩展至国家民族,分析近代中华民族在面对苦难时的自强不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民族独立、自强、繁荣的艰辛与卓越成绩,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课程思政的主要思路是将教学内容、课程知识和现实热点事件三者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自然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意识。
三、思政案例的教学方法及目标
采取课堂提问的互动式教学,在引发学生思考和兴趣的基础上链接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深入剖析,将课程思政自然融入知识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敬业、爱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思政案例的育人功能及意义
通过将学生关注的网络热点事件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分析成功与环境条件和自身努力之间的关系,将拼搏精神和理想信念教育自然融入课堂。同时通过从个体到集体地引申,引导学生认知一个民族如果拥有执着奋斗、坚持信念前行的气质,必将能够冲破暗礁险滩抵达理想的彼岸。同时,对比黄国平家乡仪陇县面貌及其所在仪陇中学的环境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我党脱贫攻坚政策的伟大壮举,认识全面推进教育公平的历史意义。在上述内容基础上,教师从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引导和升华,使学生在收获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树立敬业、爱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与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思政融入点
本课程思政案例对应的知识点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第8章:绩效管理中的8.1节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概述,涉及的主要知识点为绩效的多因性。根据绩效管理的经典理论,绩效与四个重要因素相关,分别为:能力、态度、环境和机会,引导学生辩证理解四个方面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同时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态度和价值观上树立正确观念,遇到问题后要学会正确归因并不断成长。所以,本知识点的教学既有知识目标,更有信念和价值观目标,仅仅依靠单向的讲授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和引领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认知。
六、思政案例简介
结合课程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任课教师选择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黄国平的毕业论文致谢作为课程思政的素材。黄国平出生在四川的大山之中,从小家境贫寒,命运坎坷,后经过不懈努力考取西南大学并进一步去中国科学院大学继续深造。2017年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毕业后,黄国平赴腾讯就职,在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担任高级研究员。2021年4月18日,在黄国平博士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布了其博士论文致谢后,该事件迅速成为网络热点,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青年网、央视网等官方主流媒体纷纷予以转载关注,各种自媒体也竞相转发,迅速成为热搜。任课教师及时把握社会热点,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该热点事件融入知识点教学,对该博士论文致谢内容进行阐释分析,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引领,达到课程思政自然育人的教学效果。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
“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世事难料,未来注定还会面对更为复杂的局面。但因为有了这些点点滴滴,我已经有勇气和耐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在分析上述致谢具体内容的同时,任课教师结合自身经历进一步分析拼搏努力与绩效取得之间的关系,同时将这种面对困难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拼搏的精神从个体向群体引申,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创立初期面对的无数困难,依靠坚定的信仰和不断的奋斗最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艰辛与伟大,引导学生珍惜今天难得学习机会,坚定信念、努力拼搏、建设祖国。
接下来,任课教师通过对黄国平博士家乡—仪陇县及其曾经学习过的仪陇中学“旧貌”和“新颜”的图片对比,通过视觉冲击引发学生思考。另外补充如下信息:国家级贫困县仪陇县因为自然条件艰苦,在2015年之前,全县上百万人口中,有26万人连用水都困难,在党的政策扶持下,到了2018年,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已经实现脱贫摘帽,新的仪陇中学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和全新的条件成为学子们梦想起航的港湾……

“我们所处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是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需要的勇气和执着精神不会因为世代而改变,正视困难,正确归因,不懈努力,乐观拼搏,必将带给我们更加精彩的人生……”
“个体如此,家国民族亦如此,拥有坚定不屈,执着奋斗信念的民族精神,拥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我们必然能够冲破发展中的重重阻碍,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黄国平博士不是第一人,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人……”
在任课教师对整个课程思政元素的总结升华中,一个自然融入课程思政的知识点教学完成。
七、思政案例实施成效及评价
本案例课程思政素材选自网络热点事件,易于激发学生兴趣,课程思政素材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十分紧密,思政内容可自然融入知识教学。通过提问、阐释、分析、扩展、升华等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自然融入课程知识点的教学中,学生听课状态明显改善,内心受到直接触动,课间多名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心得,反思自己过去学习行为,描述未来努力方向,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效。